一、校长的魅力在理念中彰显
确立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把价值观的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而教,就必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有差异的方法实现有差异的教学,实现每一个孩子在各自起点上的进步。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学校要调研学生的选择需要,尽最大可能开设学生成长需要的科学、人文、艺体选修课程,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在兴趣与特长上的发展。
树立现代教学观和学习观。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驱动激活内力为策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对解决问题的追求。善于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享学习、总结迁移学习,学会学习,培育终身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的勇敢精神,培育坚毅的品质,体验学习的深度愉悦,以学为乐、终身学习,为孩子终身发展做准备。
完善学生评价制度
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基于事实和数据,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情况。将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作为上一级学校了解学生的重要参考。综合素质测评一定要可信、可比、可使用,通过过程的记录与评价,促进学生行为的转变,让良好的习惯成就孩子未来!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参与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推动教师用“学的方式”教,学生用“教的方式”学,建立现代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相融合,教与学相融合。要推进开放式学习、实践探索中学习,真正走向立体式、大空间的育人改革。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研学旅行、团队调研、实验探究、公益劳动、志愿活动、魅力讲坛、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实现学生在“自然、自己、自由、自觉”中成长。
变革学习制度,实施“选课”制、“分层”教学、“走班”教学,构建教学新常态。“选课”“分层”“走班”成为新课改的活跃词语,要加强科学研究与管理,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导师、管理的主人,才能在“选课”“分层”“走班”中促进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实现科学有效育人。
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选择性教育,自我认知教育,为未来职业做准备。开设职业讲座,与社团活动、心理咨询、综合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开展职业调研与体验活动,熟悉各种职业的属性,对人才的要求,开展自我诊断与剖析,初步选择未来职业,并通过职业规划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与对职业的追求,激活成长动力,促进孩子持续健康成长。
促进教师事业发展
你必须善待下属,赢得支持。你不善待,就不会有人愿为你出力;你不坦诚,就不会有人来到你身边。今天的教师如何适应自主选课、分层走班教学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校长要把教师的专业成长放在心上,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最为宽广的舞台,努力提供进修培训、进入名师工作站、师徒群体结对、教师发展论坛、教师成长展示、名校考察学习、提供专业书籍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教师发现学生兴趣特长和学科潜力的能力,以及指导学生选课和规划学习生涯的能力。这种能力绝不会与生俱来,加上在大学也没有专业性学习这类课程,特别需要专业性指导。开展其实践探索研究,邀请专家做专业指导,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只有教师更好成长,才能促进学生更优发展。
教师是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我们不能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当今时代,教师是一个设计者,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他学习的环境;教师是一个指导者,要使学生在信息海洋中不迷失方向;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解决。但是有些地方我们还是要帮助他们,就像孩子在走路的时候摔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但有时为了防止他受伤,必要时还是要扶他们一把。因此,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还要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以及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教师是孩子的内力觉醒的助推器。人所受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激活和唤醒人体内的巨大电池。如果最终没有唤醒心理力量,一切教育活动就都是失败的。而只要能唤醒这个心理力量,则上什么学,学什么专业,到哪里去上学,受到什么学校教育都可以。这就好像只要能到达河的对岸,走什么桥都可以一样。当代社会里人们对教育的一个普遍错误认识是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或‘技术就是力量’,甚至过分畸变为‘考分就是力量’、‘名校就是力量’、‘出国就是力量’,并在这个方向上越走越远,这都是因为人们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