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促进“深度学习”的五个阶段

促进“深度学习”的五个阶段

编辑 更新时间:2022-07-18 08:53

世界正面临学习的革命,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发生着巨大转变,期待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应运而生。

 

关于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机制等问题,研究者从理论、实践等不同层面作出了众多探索。然而,当教师试图将深度学习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时,常常感觉无从下手甚至背道而驰。因此,对深度学习的研究有必要回到课堂教学中来,从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出发,建立起对深度学习内涵及其外延的整体认识,进而提出促进课堂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路径。

 

1

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深度学习,尤其是课堂上的深度学习,核心在于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主要呈现出高层次、整体性、意义关联以及社会性的基本特征。

1、高层次:深度学习的目标

 

相较于知识的机械记忆与简单应用而言,深度学习更多指向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即包含观察(有目的的知觉)、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在内的一系列心理机能,而不仅仅是认知技能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认识“高层次”这一目标特征,我们必须正确解读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认为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目的是促进学习的保持和学习的迁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这两者简单区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其中学习的保持更多表现为记忆、回忆过程,而学习的迁移与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过程的联系更为密切。可见,深度学习虽然以培养学生的高级心理机能为目标,却并不意味着忽略浅层学习。

 

深度学习与机械学习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即使是低水平的认知过程,如科学概念的记忆与再认,也需要将其融入一个更为真实的、复杂的任务背景中,而不仅是回忆抽象的概念本身。

 

就像直接回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和在“解决保温杯包装问题”的过程中回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过程,虽然它们都涉及记忆。

 

2、整体性:深度学习的内容组织方式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暂无任何评论,赶紧抢个沙发吧~

推荐资讯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