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校长提醒:新教师需要掌握这10项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条件是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用丰富的知识以启发引导学生,具备扎实而全面的基本教学技能,化理念为方法,化规则为秩序,化规定为智慧,将先进的教育理念用技能的方式外化出来,将抽象的教育理论用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将划一的教育规则用操作的方式凸显出来。
教学导入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铺垫后继学习、沟通师生心理。
好的教学导入要合情入理、因课制宜、简洁明快、灵活多变。
忌为导入而导入,忌导入时间过长,忌不顾学生心理,忌远离教学主题,忌教师演独角戏。
讲解要有启发性,要生动易懂,要针对学生,要精讲。精讲体现了教师的讲解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率。
精讲就要做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避免繁琐,举一反三,内容精选,语言精练,方法精当,效果精彩。
要注意反馈与调控,在讲解时适当运用手势、体态、眼神、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
一个好教师,应该是一个运用教学语言的大师,这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
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与学生交流、解惑答疑。如不善表达,讲不出来,要教好学生恐怕很难。
如果教师本来就知识平平,再加语无伦次,表达混乱,要教好学生恐怕更难。
运用语言要有科学性,概念要准确,逻辑性强;说得准确,条理清楚,不颠三倒四,逻辑混乱,既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也不能不得要领、没有主旨、越说越糊涂;说得简明,言简意赅,让学生在脑中形成清晰、正确的深刻印象,浅显易懂为好;说得生动,富有感染力,语言要可亲可信、巧说为妙,切忌枯燥呆板,更不能故弄玄虚;说普通话,语言要规范,要合乎语法和逻辑;运用语言还要有艺术性,说话要清楚、明白、易懂、形象鲜明,表达要生动、活泼、有趣味、流畅贯通。有时还要借助表情和气势,以态势助语言。
教学提问可以检查已学知识,进行教学反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求知欲望,调控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情感,锻炼口语表达,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提问要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难易适度、面向全体学生。
如果提问内容过于浅显,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学生没有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提问就成了形式;如果过于深奥,层次过高,超越学生智力范围太远,则学生无从动脑;如果不疼不痒,则学生无意动脑。
提问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要让学生可望可及,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提问应该避免徒具形式而不注重提问的作用,表面上有问有答、热闹非凡,但所提问题没有多大价值,不能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除了浪费时间、误人子弟而外,毫无意义。提问不能频率失当,过高则学生大脑高度紧张,容易造成认知疲劳和心理厌倦;过低则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易形成思维惰性。
问后要总结,如果对学生答问采取放任的态度,答问不正确的不予订正,不完整的不予补充,零散的意见不予综合,肤浅的认识不予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