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这是学校的题中之义。但是学校事实上一直是一个官僚组织,或者说在模仿官僚组织,不断地在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指令。这指令,不仅包括了学业指标,而且日趋多元,承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消防、普法、禁毒、节水、防疫、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费维权……学校早已经不是宁静之地,而成了社会各种矛盾冲突的承载者。双减背景下,学校的处境更为复杂。
改革一直在反复,不断地在扩大校长自主权,以及加强对校长的领导之间反复循环。但是无论如何,校长都是不能抱怨或躺平的一类人。当校长抱怨或躺平之际,我们就放弃了自己的领导力。校长是教育系统最应该具备领导力的群体,而真正的领导力,本身就意味着在艰难的处境下,率领团队取得成就。
当今时代,整个社会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学校的变革,是最缓慢的,学校的组织进化,是远远落后于时代的。但正是有想法的校长可以有作为的地方。而朝向未来的学校,必定不是官僚结构,而应该是学习型组织。那么,怎么在目前的条件下,促进学校朝向学习型组织?这是一个挑战。
培植小型组织
让每一个细胞充满活力
官僚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层级化,上传下达。学习型组织的突出特征,则是扁平化,或者也可以说,是分布式,去中心化。换句话说,学校内部有若干个独立运行的灵活性极强的小型组织,它们被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这种连接,是一种支撑性的连接。
学校组织管理上的细胞,有一个最佳的人数与结构。一旦人数不足,结构缺失,就无法有效地完成任务。一旦人数过多,结构复杂,那么,沟通成本就会非常高,从而导致结构臃肿不堪,结构中就会出现消极怠工人员,成为组织的拖累。
那么一个小型组织,最佳人数是多少呢?
相关研究表明,3-7人最为合适。
这种小型组织的好处,是大家高度熟悉与默契。组织中任何一个人的缺席,都会有人迅速补位。同时,任何人的懈怠,都能够被组织中其他人迅速觉察,并引发组织内部的群体压力。这样,就减轻了管理层的负担,小型组织的结构中,会自然地产生彼此之间的约束力。尤其是,因为小型组织的属性,要完成工作,必须以合作取代竞争,这也促进了组织的良性发展。
那么,在一个小型学校中,这类小型组织,有哪些呢?
1. 班集体:由语数外老师,再加上一名分配到本班的艺体老师或行政后勤老师,组成3-4人的小型组织,对本班负责。数学和英语老师可以同时加入两个班集体中。
2. 教研组:可以根据尽量不超过7个人的原则以及工作内容进行划分。如果每个年级四个班,则可以划分为低段教研组、中段教研组和高段教研组,每段独立成为一个小型组织。
3. 后勤组;由3-7人组成。如果人数多,可以继续分化为餐厅组、公寓组、保安组。
4. 行政组:由3人组成(包括兼职),负责内外的协调、大型活动的组织、接待、公众号等事宜。
如果学校更大一些,还可以继续分化:校长办公室、学生管理处或德育处、教研处、宣传接待组……
那么,这些小型组织,是如何运作的呢?
我以教研组为例。假如低段语文组,包括一二年级,是由4-8个人组成。那么,他们就要为低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整体负责,并且,有一位组长负责领导。他们需要做什么工作呢?
1. 以学期为单位,制作工作及课程计划,并经过审定同意。计划中包含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研安排、测评方案、教学进度表等内容。
2. 负责组织每周一次的常规教研,以及临时加入的教研。
3. 组织本阶段学生的语文活动。例如讲故事大赛、诗歌朗诵会、听写过关、期末测评及庆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