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如何把教研组打造成学校的一方家园,老师的后花园?

如何把教研组打造成学校的一方家园,老师的后花园?

编辑 更新时间:2022-02-17 09:52

      教研组,原本是承载校本教研的基本单元,是教师互助共进的最基层组织,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沿阵地。

      但不少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发现,教研组的生存状况逐渐步入尴尬:

      其一,年级组体制,淡化了学科建设

      其二,备课组长制,分化了教研合力。面对学科教学任务压力,备课组长往往能够做的,就是对付考试。

      紧接着第三个问题出现了:应试性目标,退化了教研激情。考试不需要什么深入教研,提高应试分数有一个百试不爽的方式——刷题。但这肯定不是教育实现的途径。

      前面几个方面,直接导致教研组活动在某些时候是浅表性的。找几位年轻教师上上课、简单评评课,接待一下兄弟学校来访……仅此而已。

      教育需要用心去做,教研组同样需要用心去建设。所以,我想谈谈关于教研组的理想,谈谈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研组长应该达到的目标。
教研组的理想
是成为教师的后花园
      23年前,当时随着前辈们年龄越来越大,学校需要一个年轻人来接教研组长一职,我最后硬着头皮上了。
      刚接这个教研组长我就在想,要怎么干呢?想来想去,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把教研组打造成一方家园,属于学校每位语文老师的后花园。
      这个后花园具备三个功能: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教研组应该是教师生活中的助手。教研组长必须明白,这是个既没经济支配权,也没实质管人权力的职位。这就注定了,要想把教研组带好,组长只能凭两样东西:你的学术,和你的人品。
      第二,教研组应该是教师成长中的火炬。教研组长应该要把教师的心给暖起来,热起来。没有成长的激情,缺乏火光照耀,这样的教研组肯定带不好。
      第三,教研组应该是教师职业中的庙宇。诗人里尔克说“不给心筑一座庙宇,灵魂就会流浪”。在学校里,教研组就是教师职业上的庙宇。教师有关教育的精神、学科的精神和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很多时候就来自教研组,更准确说是来自教研组长。因此教研组长必须逼自己站在学术制高点上。你要让一个青年教师进校之后,可以尽可能快地站到你的肩膀上,走到更高的位置。
      工作多年,我有深切体会。作为新老师,来到新学校只靠自己去琢磨、探讨,可能会耽误一届,甚至两届学生。但如果前面有人引领,有人给自己的庙宇做建构,那可能很快就会上手。
      为了实现后花园的理想,这些年我也做了不少尝试,以我曾经所在学校的语文教研组为例:
  • “软硬”兼施:建课程、办活动、打造书院

      语文是用文字、文章来表达自己。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让每个语文老师和学生能在教研组的建设里面成长,我们构建了一个课程体系。
      教研组还积极筹划了一些活动,比如和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合作的项目。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公益地为我们请作家进校园,与学生做文学、写作活动交流。目前,已经邀请过作家苏童,诗人欧阳江河,青年作家蒲跃辉到校交流。
      在教研组努力下,校长已经答应把学校的一个园子建设成“项家书院”,书院里设置音乐书吧、语文资料室、教育思想室,以及其他一些多功能室。
      在书院的基础上,我们还期望设置四个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暂无任何评论,赶紧抢个沙发吧~

推荐资讯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