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为什么今天的儿童心理问题呈几何级增长?

为什么今天的儿童心理问题呈几何级增长?

编辑 更新时间:2022-01-14 09:48

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是24.6%。尽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发越来越多公众关注,但长期以来,心理健康都没有得到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正视和关注,许多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境况,也很少追寻问题根源。过去一年,教育大事件一桩接一桩,国内“双减”“民促法修正案”等政策出台,才终于让家长们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家庭教育该怎么办?

 

上海知名心理专家陈默进行了深度分析,并为广大家长梳理了行动方法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

和过去有什么不一样?

 

90年代,问题在“外部”

90年代来做心理咨询的孩子比较常见的,还是一些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一个读初中的女生,经常在学校里为一点小事大发脾气,班主任觉得有问题就过来咨询。后来了解到,这个女孩从小没有母亲,爸爸后来又给她找了一个后母,后母生了儿子后,女孩的生存环境就更艰苦了。他们家住房本来就非常挤,有了弟弟后,女孩子连睡觉的地方也没有了,做作业只能搬个凳子在门口做,房间里的小弟弟又经常吵闹不休。所以这个女孩的愤怒是有原因的,让她愤怒的就是这个环境。没有亲生母亲,也没有让她安心的环境。

找到症结之后,就对他们全家进行治疗。那个时候,大家还是很尊重老师的,孩子的爸爸和后母也非常配合,对女孩多加重视,女孩做功课的话就到附近的图书馆去做。后来女孩子长大后做了一名护士,能够自食其力,家人和老师都相当满意。

90年代的许多问题都是这样的,外部问题解决了之后,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2000年后,问题在“内心”

2000年以后来做咨询的孩子,多是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带来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普遍都接受了较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寄予厚望,孩子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由此就引发各种考试焦虑、学业焦虑。

而另一方面,现在孩子少了,很多还是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高孤独感,使得他们从小思考力就很强。他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所思考的问题直接就是形而上的意义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一思考麻烦就来了,抑郁了,因为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

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两大因素集中在一起,使得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最普遍的是学业上的焦虑问题,到了高三不好好学习,整天看小说,看手机。还有抑郁、性别障碍更为复杂的问题也出现了,比如男孩子在家里穿着妈妈的丝袜、文胸躺在床上,女孩因为性别不认同而抑郁自杀等等。

焦虑不堪的不仅仅是孩子,大人也焦虑。以前来咨询的孩子年龄最小也就是幼儿园大班,而现在连婴儿都来了。家长看到2岁的婴儿打人就觉得这个是有问题的,也来咨询,这说明家长是有多焦虑呀。

 

独生子女,独特的一代

现今孩子的心理特点,绕不开独生子女问题。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基本上是六个大人爱一个孩子,集全家的财力和情感于一身:

他们见多识广,所以智商高;他们不缺爱也不缺物质,所以善良、富有同情心。他们从小受到尊重,所以讲求平等和话语权。

可以说,独生子女政策提高了国民素质。

然而独生子女,背负了太多的情感负担,背负了家人太多的期盼。因为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四岁的孩子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他就对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但等到他十几岁了他就会发现,他报不了这个恩。这些大人并不需要他用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独生子女这一代还必须要过有尊严的生活。我们50后这批人,信奉好死不如赖活,我们就像是一根草,哪怕被人踩在脚下,脚拿开了之后还能继续生长。但是90后不一样,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到尊重,他的要求不一样。他们情愿不活,也不能委屈自己的尊严。

网友评论()
我要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暂无任何评论,赶紧抢个沙发吧~

推荐资讯

资讯排行榜